道盏

首页> 建盏知识 > 正文

宋徽宗:建盏第一代言人

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帝王嗜茶,也数宋代最甚,特别是宋徽宗更是爱茶颇深,亲自撰写《大观茶论》。

《茶论》2800多字中,最精彩的部分是《点》篇,这是二十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充满了实践经验和体会心得,说明徽宗深谙此道,因皇家有优先的权力,年年享受上贡的(福建)名茶,而上贡的茶叶必须先经过产地斗茶评比,优胜者才有资格上贡,这就促进了斗茶的技术不断提升。

在社会风气盛行饮茶、斗茶的氛围里,必然带动茶具的烧制技术的进步。因当时的茶,以色白为贵,(见北宋蔡襄《茶录》:“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

建盏对衬托茶色起重要作用,所以在斗茶之中,受到喜爱。

而且现在好多书中,只要提到宋代的茶事就会有建盏的出现,可见建盏在宋代茶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我们还可从当时名士的诗中见到。

元祐四年(1089) 冬,苏轼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谦师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

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写有《送南屏谦师》诗云:“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时至现代建盏已经是很稀少的茶具了,如果有人用来待茶,一定是视来客为贵宾。

建盏的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其成品的美丽非凡、部分传统的工艺的失传,还有制作难度大,烧成几率低,生产成本高的因素。

在它深邃美丽的斑纹后蕴藏着令人神往的神秘的内涵以及中国渊远的茶文化和艺术追求。让人在品茶的同时得到味觉享受和视觉审美的愉悦与满足。

再回到宋代,看看这个亲自撰写《大观茶论》的皇帝。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人称颂他,但世人都不会否认他是个艺术家。

在发展美术事业方面,他是有成就和贡献的。他创造的“瘦金书”,颇得书法家重视,用这种字体书写的崇宁大观等钱币是收藏家至爱的珍品。

《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

据说,一次宣和殿前的荔枝结果了,孔雀在树下啄食落下的荔枝。徽宗一看心血来潮,命画师们画一幅荔枝孔雀图给他评赏。

他看完画师的作品后不满的说:“你们虽画得不错,可惜都画错了,孔雀上土堆,往往是先举左脚,而你们却画成了先抬右脚。”起初画师们不信,反复观察后,果然如此。

还有一次他去龙德宫品画,看到一幅月季花连连叫好,众画师莫名其妙,请万岁爷赐教,宋徽宗说,百花之中,唯月季花少人画,其原因是此花每月开一次,一年四季以及清晨黄昏,它的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和颜色都会发生变化,很难掌握得准确,此画上之花是春季正午时分盛开的月季花,画得准确同真花一样。

众画师不信,找来画作者一问,画作者道:此画画的正是春季正午盛开之花。可见其观察之真之细。

就是这样一位对生活观察细微,对艺术追求很高的皇帝在《大观茶论》中写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也难怪建盏至今也受到文人雅士和收藏家们的喜爱。

分享到: 更多( )